醫學上,「接觸性皮膚炎」泛指因為接觸到某些物質而引起皮膚濕疹樣發炎的問題,常見的有化妝品、保養品、藥膏、金屬或貼中藥等等。新店耕莘醫院 楊志雄 醫師指出接觸性皮膚炎是相當常見的疾病,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相當常見的刺激性接觸皮膚炎,另一種是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前者是接觸不當的物品急性或慢性刺激而來的,通常是手部長時間接觸水及刺激性高的洗劑,例如餐飲類,導致皮膚上的保護層被洗掉,進而造成手部有乾,癢,脫皮的症狀,這時只要盡量讓手部肌膚有喘息的機會及多選用較滋潤保濕成分,如乳酸,尿素等護手霜即可。後者則是因為自己本身的特異性體質而發生過敏的現象,像是因職業上需要接觸含化學類藥品或金屬的人,例如美髮類、水泥營造業,除了乾癢症狀外,在嚴重時還會有手掌紅腫,起水泡,及水泡內液體滲出現象。若置之不理,過敏症狀有可能會蔓延全身,此時一定要停止接觸過敏原。

飾品皮膚炎是一種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易發生在夏季,這是由於天熱多汗,金屬會微量溶於汗水中,因此增加了皮膚接觸金屬的機會,也增加飾品皮膚炎的發生。根據外國醫學文獻對金屬飾品的過敏指數分析,依發生高低依序為鎳、鉻、鈷、銀、銅、鈀、鉑(白金),而純金是最不易引起飾品皮膚炎,而根據台大醫院長期對國內患者所做的調查發現,其中最著名且排行第一的過敏原也是鎳金屬。在台灣,臉是對鎳過敏病人的最好發部位,主要是因為戴含鎳的眼鏡或是穿耳洞所引起,其他如項鍊、手錶、錢幣、衣服上的金屬鈕釦、拉鍊,或鑰匙,都有鎳,也是門診「鎳皮膚炎」的常客。

飾品皮膚炎通常在接觸後一週內出現,一旦免疫細胞產生第一次過敏後,下次皮膚再接觸同材質飾品時,824小時內會發生同樣的皮膚炎症狀。有趣的是外國研究顯示此類病人,有一半在20歲前即發現,且身上穿洞愈多愈容易發生飾品皮膚炎。金屬已廣泛運用於日常生活及醫學上,如日常用品、染料、牙齒矯正、心臟結律器、子宮避孕器等,遇到過敏時,利用貼膚試驗找出過敏金屬,同時避免接觸同類金屬製品是最佳治療,也要及早尋求醫師治療,以免留下發炎後的黑色疤痕。

更新日期:2007/10/05 13:40  記者:周琪霏/整理報導 (轉載自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73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