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大白鯊,你會想到什麼畫面,應該都不外乎與「恐怖」、「可怕」、「會吃人」脫離不了關係。動保團體近日替巨口鯊、大白鯊、象鮫請命,盼請農委會漁業署可以比照鯨鯊,把上述鯊魚一起列入禁捕名單。

沒了鯊魚,人類更危險!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表示,近月來台東外海陸續有漁民捕獲大白鯊、巨口鯊。其中一隻已懷孕的大白鯊,腹中9隻小鯊還來不及出生就成了「標本」。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表示,卵胎生的鯊魚每次繁殖胎期甚久、胎數甚少,幼體需經過很長時間才能成年;牠們在海洋食物鏈中位居最高層,一旦其族群崩解,同一海洋生態系其他魚類的多樣性就會受到嚴重威脅。保育團體呼籲:若不想有一天海邊只剩下各式毒水母威脅人類安全,鯊魚族群生態將是重要指標。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指出,洄游在台灣附近海域的鯊魚種類繁多,除了常見鯊魚種類外,近十年來在台灣海域或箱網、定置漁網出現多種罕見大型鯊魚。根據曾被報導的案例,至少有20起23隻,包括大白鯊、巨口鯊、象鮫、虎鯊、公牛白眼鮫等。其中約2成(4例)捕獲的是懷孕母鯊,其腹中幼鯊連出生的機會都沒有。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強調,經由媒體報導,鯊魚兇猛、危險的形象深植人心,讓民眾無法以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的觀點看待自然與人類活動的風險。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強調,實際上科學家不斷提醒,「人類根本不是大白鯊的菜!」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國際鯊魚攻擊事件檔案研究」(ISAF)顯示,自1900年以來,無故攻擊事件(unprovoked shark attacks)雖有增加趨勢,但這並不表示鯊魚攻擊人類的頻率增加,或有證據顯示鯊魚已將人類視為「食物」。由於人類花在水上活動的時間比起一百年前多很多,因此才增加兩物種互動的機會。換句話說,是人類進入海洋生物的家,而衝浪者或是泳客容易被鯊魚誤認為快速移動的獵物,因而導致誤會攻擊所致。

知名攝影師Daniel Botelho有24小時在籠外和大白鯊潛水的紀錄,大白鯊並沒有任何攻擊行動。

Daniel希望以自身經驗告訴大家,不要再用偏見看待大白鯊。保育團體強調,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從全方位的角度看待人類與野生動物的衝突,讓民眾學習正確面對自然的知識。推廣海洋生命教育,有助於人們在規劃海上活動時,避免可能發生的危險。

農委會漁業署長沙志一表示,漁民如果捕獲象鮫、大白鯊,政府並不會開立出口貿易證明,不過現在也未禁止於民們於國內利用,目前捕獲量不多,等到族群數量往上攀升到某一程度之後,將會公開管制。

此外,近年來有不少動物保育團體特別發起拒吃魚翅運動,避免鯊魚從世界上消失。

原文網址: http://tw.news.yahoo.com/不要再濫捕了-沒了鯊魚-人類更危險......-041442644.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