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加入粉絲團即可獲得$200購物折價券!改變您的消費習慣,就能輕鬆救地球!超級好康,趕快加入!(新加入粉絲的朋友們,還請記得在塗鴉牆留下大名,好方便我們寄送折價卷喔!)

位在屏東恆春的核三廠接連發生了「積水」和「破洞」兩大缺失,被原能會開立四級違規,並質疑監工嚴重失職。立委邱志偉亦批評台電不注重公安,原能會應勒令停機,才會對台電產生警惕效用。

積水問題發生在核三廠的海水泵室,由於穿越孔滲水,造成海水迴轉攔污柵清洗泵室積水,恐影響到原子爐廢熱移除效率;也因為「積水」進一步爆出核三廠去年因為工人方便雙邊通話,竟然把牆壁挖穿卻未恢復填封的「破洞」現象,萬一海嘯來襲,將成為海水灌注口,危及運作中的一、二號機,後果不堪設想!

恐影響原子爐廢熱移除效率

原能會核能管制處科長鄧文俊指出,今年七月二十四日視察員前往核三廠廠用海水泵室視察偵測試驗,發現海水系統泵出口管路穿越孔有滲水現象,造成海水迴轉攔污柵的清洗泵室積水。

廠用海水迴轉攔污柵清洗系統的主要功能,在於確保原子爐廢熱的熱沉通暢。一、二號機與攔污柵清洗系統皆位於同一樓層,彼此未有間隔,一旦該樓層積水,對現場一、二號機安全相關設備,就可能產生不良影響。迴轉攔污清洗系統受損,則將影響到原子爐移除廢熱的效率,因此九月份被原能會開立注意改進事項。

但是更「大條」的是去年七月一號機大修、更新海水系統幫浦葉輪時,工人貪圖方便內外通話而挖穿牆壁,且作業完畢未恢復填封。

鄧文俊表示,海水幫浦操作層所有開口均要密封,以防止海嘯來襲時進水。「一般內外通話都用手機、無線電,不知道為何要挖牆壁?」他說,穿越孔一旦未填封,萬一發生海嘯,海水可能由此進入並上漲至泵室操作層,同時導致兩機組共八台廠用海水幫浦失效,喪失最終熱沉。鄧文俊說:「監工顯然未發揮功能,監工確實的話,就不會發生。」

核三廠︰已要求各包商須謹慎

核三廠經理吳祖華解釋,穿越孔一般都預留比管線大,由於廠內設施牆面較厚,工作人員通常會留縫隙方便聯繫進度,完工後再予密封,當時卻忘記將縫隙封閉。事後已要求各承包廠商不得再發生類似離譜的情況。

核電專家林宗堯表示,海水迴轉攔污柵因為暴露在外,偶會發生故障,可改用人工方式清洗,初判對安全影響不大,「頂多原子爐慢慢降載」;但是海水泵室若有缺口必須密封,以防海嘯入侵,不可不慎。

立委邱志偉表示:「台電對公安完全漠視,風險卻是全民承擔,原能會沒有強力要求,就是共犯。」原能會應該加重對台電的處罰,甚至勒令停機,否則開立違規對台電根本不痛不癢。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核三又出包-穿越孔滲水-海水泵室積水-203213239.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關內容
  • 2012最新研究:全球1.25億人承受環境毒物污染放大顯示

    2012最新研究:全球1.25億人承受環境毒物污染

摘譯自2012年10月23日ENS美國,紐約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工業污染對公共衛生是嚴重的威脅 ,其威脅度可和瘧疾與肺結核相提並論;新的研究顯示,全球有1.25億人暴露於有毒污染物環境,污染導致他們生病或死亡的程度往往受到低估。

這份研究報告名為《2012年全球最嚴重污染調查》,由總部設在紐約的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Blacksmith Institute)及瑞士綠十字會兩個非營利組織共同提出。報告中詳細介紹了他們過去一年在許多中低收入國家上千個污染地的研究成果。

報告指出,「這些污染又多發生在缺乏資源來瞭解這個成長中問題的弱勢族群,又缺乏這些污染地對人體健康影響調查及量化資料。令人遺憾的,在這些族群內,環境污染的衝擊通常受害最深的是脆弱的兒童。」

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及瑞士綠十字會這份報告的目標之一是:「為處在毒物環境污染危害的弱勢族群發聲。」

這份報告指出10種最應為疾病或死亡負責的毒物產業;報告上居首的是鉛蓄電池回收業。第二毒的行業是煉鉛業:第三則是採礦和礦石加工業。第四名是製革業,五、六名則分別是工業及都市垃圾場、工業區。工藝黃金採礦名列第七、產品製造、化工生產和染料業居八、九、十名。

由歐洲議會、世界銀行、瑞士綠十字會及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贊助的這份調查,共調查分佈全球49個國家超過2600個地點。由於安全考量,此次調查排除了北非及中東地區。

報告中指出,基於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方法得到的結果,導致身體多數疾病的毒物禍首為鉛。鉛會損害兒童的神經發展並導致成人的心血管疾病,

鉻、汞對腎臟的危害引發的癌症造成的死亡危害度僅次於鉛;鎘會致癌、導致腎臟病;石綿會引發間皮癌、肺癌及其他肺部問題;一長串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都會致癌、導致神經系統病變及危害腎臟、肝臟、皮膚等器官。

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發現超過500個點位在受鉛污染,估計約有1600萬人暴露於風險中。主要的鉛污染來源是煉鉛業、採礦和礦石加工業、工業區及鉛蓄電池回收及製造業。

瑞士綠十字會研究人員Stephan Robinson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2011年全球的鉛產量估計增加了約9%,達到452萬噸。主要的成長量在中國、印度及墨西哥三國,中國佔了鉛礦生產的1/2。」

Robinson表示,鉛的回收量也在增加,不過多數的工廠不是沒有管理就是管理鬆散的非正規工廠,甚至有些在住宅進行,這使得許多國家內鉛的再提煉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

報告中提及,較富裕的國家如果他們使用含鉛汽油或是含鉛釉陶也可能暴露於鉛風險中。

Robinson提到,「採礦有許多衝擊,從礦石中提煉金屬具有極大的破壞性,提煉的化學過程會留下大量的有毒污泥及重金屬。由於全球人口持續增長,人們對礦石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採礦通常是種很原始的過程,人們使用他們裸露、無保護的手腳來採礦,全球約有1400萬人暴露於採礦的風險。」

「現今有先進的科技設備可控制污染,但由於成本高昂,只用於富裕的開發國家。」

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的技術顧問John Keith向記者表示,由於「通常在都會區,小型工廠生產提供在地市場」,工業污染最大的衝擊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在這些國家中,在地及小規模的公司通常不受限制、並花費極少比重的金錢在控制污染。

Keith表示:「人們需要賺錢,如果他們很貧窮,他們會想盡辦法賺錢。我們進行這項研究來尋求可保住他們生計的解決之道。」這份報告的調查點,有許多現在已不再營運,但這些污染源仍持續污染周遭的空氣、土壤及水。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環境風險佔全球的癌症發病因的19%。

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健康風險報告檢視5大環境風險:不安全的水及衛生設備、都市戶外空氣污染、固態燃料造成的室內煙害、鉛暴露及氣候變遷,估計這5大風險至少造成全球10%的死亡或疾病;且是1/4的5歲以下孩童死亡或疾病的禍首。

報告總結「在經濟與人類健康間建立連結是很容易的:疾病的花費與因疾病和死亡造成的生產力降低,將會是經濟上的沈重負擔。」 World’s Worst Pollution Problems: 2012 NEW YORK, New York, October 23, 2012 (ENS)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2012最新研究-全球1-25億人承受環境毒物污染-034400101.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關內容

【台灣醒報記者陳珮瑜綜合報導】1年多過去,日本福島核事故的輻射仍持續滲入大海!根據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指出,即使日本政府啟動輻射吸收計畫,但從福島第一核電廠附近捕獲的魚體內仍偵測出大量的放射性物質「銫」看來,輻射還是持續滲入太平洋。科學家表示,雖然魚類體內的銫物質並未超出危險值,但仍危及海中的食物鏈。

日本於2011年3月11日發生芮氏規模9.0的大地震,位於東北部的福島第一核電廠首當其衝,不僅反應爐爐心熔毀,輻射外洩的程度更逼近1986年的車諾比核災。為了亡羊補牢,東京電力公司正努力吸收反應堆冷卻水裡的放射物質「銫」,但科學家表示,並非所有的冷卻水都能完全恢復。

來自美國麻州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海洋放射化學家布耶瑟勒指出,他們分析日本農林水產省所蒐集的近9000份數據後發現,大部分魚類體內的放射性物質都低於安全值,不至於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但越靠近核廠,銫134和銫137的濃度就越高,顯示銫持續滲入海洋,可能進而影響海洋裡的生物鏈。

談到放射性物質的可能來源,布耶瑟勒告訴CNN,銫可能從日本的地下水流入海洋,或是核廠原本釋放的放射性粒子沉積至海底,「為了冷卻反應爐,日本仍持續注入大量的冷卻水。」他說,雖然不太確定,但相信兩個原因目前都正在進行式。此外,布耶瑟勒補充說,目前偵測到的銫含量都未到危險程度。

不過,根據日本政府提供的數據指出,40%棲息海底的魚類,諸如鱈魚、比目魚和鰈魚等,銫的含量仍超出限制,雖然當局在6月已解除章魚和海蝸牛的禁令,但大多數在8月間捕獲的魚類仍遭到汙染。

針對布耶瑟勒的研究,美國《赫芬頓郵報》評論表示,日本官方應該正視這份報告,思考為何距核災發生已1年多,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質仍未見降低。評論還提醒,布耶瑟勒將於下個月出席東京的一個科學研討會,日本當局應該和他好好聊聊。

圖說:研究人員檢視福島核電廠狀況( by IAEA Imagebank in flickr)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日核災逾-年-危及海洋食物鏈-035600403.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英國媒體報導,化妝品、噴霧髮膠及食物包裝中含有化學物質鄰苯二甲酸酯(pthalates)會使女性更年期提早二年半報到、嚴重時會導致女性提早十五年停經。

干擾荷爾蒙 甚至提早15年停經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說,鄰苯二甲酸酯是塑化劑,有類似女性荷爾蒙物質,除了會導致男性不孕,也會干擾女性荷爾蒙。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研究人員發現 ,塑膠製品、化妝品、家用產品及食物包裝中存在的化學物質鄰苯二甲酸酯(pthalates),對健康帶來的潛在風險愈來愈令人憂心。近來研究更發現,鄰苯二甲酸酯可能提高罹患癌症 、糖尿病與肥胖的風險;甚至有證據顯示,鄰苯二甲酸酯可能會使青少年腦部女性化。

美國研究人員也指出,鄰苯二甲酸酯會打亂卵巢等女性生育系統,導致更年期提早來臨。接觸大量上述物品的女性,邁入更年期的時間比其他女性提前了將近二年半。

女性一般五十一歲進入更年期,但這些女性四十九歲就邁入更年期;最嚴重的情況,這些化學物質會導致部分女性提早十五年停經。而更年期提早到來,會使中風、心臟病、骨頭問題及致命腦溢血的機率大增。

林杰樑說,低分子的塑化劑可以當成化妝品、髮膠的薄膜,不過,因為分子小,會從皮膚吸收進入人體。

國外研究發現,家庭經濟收入越好的兒童尿中塑化劑濃度越高,因為從小使用嬰兒油等護膚產品,導致性早熟。女性一生中排的卵是固定的,如性早熟、月經提早來,更年期也會提早出現。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英媒報導含塑化劑化妝品-致更年期提早-203027585.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泌尿道感染,應從衛生保健開始著手。護理師謝玉惠表示,惱人的泌尿道感染總令人難以啟齒,如果事先做好保健十招,就有助於預防泌尿道感染,同時減少感染就醫的機會。

第一招,要養成不憋尿的好習慣;第二招,不要長時間騎腳踏車或騎摩托車;第三招,避免抽菸、飲酒、喝咖啡、喝濃茶,避免吃下辛辣類、刺激性的食物;第四招,多喝水以淡化尿液,減少受到感染的機會,建議正常人每天至少飲用六至八杯水,約一千五百至二千毫升。

謝玉惠指出,第五招,多吃一些可促使尿液酸化的食物或飲料,例如維他命C、蔓越莓或蔓越苺汁、藍莓汁、健康醋、葡萄柚汁、柑橘類的水果等,都可望減少泌尿道受感染的機會;第六招,身上最好穿著棉質透氣的內衣褲,可使會陰部通風且透氣性較佳,但應少穿緊身褲,這是因為緊身褲易刺激尿道且透氣性較差。

第七招,在大小便後,婦女擦拭會陰部時,應由前往後擦拭,不可相反擦拭或來回擦拭,這樣有助於減少遭受感染的機會;第八招,婦女生理期間,應特別注意衛生,同時保持會陰部的清潔、乾燥,在洗澡時盡量淋浴,減少泡浴次數。

第九招,婦女懷孕期間,若有泌尿道遭受感染的情形,較一般婦女容易發展成較嚴重的腎盂腎炎,不管有沒有症狀都需要接受治療。

第十招,一旦發現有感染徵兆,譬如小便有燒灼感、小便有異味、發燒、寒顫時,應盡快至醫院就醫檢查,同時依照醫師指示服用藥物,切忌自行停藥,以避免泌尿道感染沒治好又復發。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不憋尿等10招-防泌尿道感染-162238472.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關內容

本報2012年10月2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台灣的國民美食「透抽」14年來從2萬公噸捕獲量一路下跌,去年甚至捕不到3000公噸,年產值也從20億元跌落至2億元上下,鎖管漁業資源量明顯減少與過度捕撈有關。水產試驗研究所昨(22日)發布「透抽小卷告急」新聞稿,呼籲遵守禁漁規範,免得撈不到透抽,漁民賺不錢,民眾也吃不到美味的透抽了!野生動物貿易監督機構則認為,徒有研究而欠缺管理政策,漁業無法永續。

每年夏、秋兩季,俗稱透抽或小卷的「劍尖槍鎖管」(Uroteuthis edulis)會從外洋洄游至彭佳嶼週邊海域,成為台灣北部海域燈火漁業的主要漁獲之一。傍晚6點開始,從淡水沿海往東繞到東北角一路到達金山、八斗子、瑞芳、貢寮,沿海密密麻麻佈滿燈火漁船照亮岸邊,漁民打著強光,讓鎖管生物聚集,以利捕捉。

集魚的方式也從早期的以火把,到現今科技發達所使用的高亮度LED燈,漁獲效益大幅提高,同時也造成漁業資源過度捕撈的現象。

水產試驗所海洋漁業組長吳繼倫說,造成過度捕撈的因素包括船隻過多以及燈光照度,各縣市也對此制定相關規定,例如設置禁漁區或禁漁期。「讓漁民與社會大眾了解設置禁漁區或禁漁期的重要性,並嚴格加以遵守,才有可能真正落實資源保育的工作。」

吳繼倫表示,劍尖槍鎖管是台灣北部火誘網漁業目標物種之一,同時也是東海南部重要的經濟「頭足類」(魷魚、烏賊及章魚等這一群海洋軟體動物)物種。因為分布較廣且生物量豐,一直是我國重要的經濟物種之一,過去50年來,到處都吃得到;但透抽與所有的海洋生物資源一樣,並非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根據農委會漁業署的漁獲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的鎖管年漁獲量在1998年曾經高達2萬多公噸的高峰,但該年之後,產量逐年下滑,去(2011)年的總漁獲量甚至不到3千公噸,年產值也從20億元跌落至2億元上下。吳繼倫表示,目前的撈捕量僅勉強提供內需。以產卵量評估資源狀態

水試所根據鎖管的年產卵量,推估次年的資源量,這是因為劍尖槍鎖管的生命週期在一年以內,且一生只產卵一次,產卵過後成體就會死亡;當瞭解鎖管的資源變動後,應可作為作業漁船數以及年度最大可捕量的判定參考,並以此擬定漁業管理策略。

水試所已於2009年起開始進行鎖管資源的調查與評估,目前除了鎖管成熟個體的研究外,也同步進行鎖管產卵場的探查工作,現階段已採集到鎖管卵塊樣本,之後將進行產卵場海域面積估算及產卵量的調查,以評估其資源狀態。

透抽因為食源特殊、不易複製,無法進行人工養殖。永續漁業靠管理 管理應納入研究成果

東亞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台北辦公室主任吳郁琪表示,燈火漁業要永續,必須有科學的基礎資料以及管理強度,例如燈光照度、減少船數、以及撈捕是否避開繁殖季、允許撈捕天數、在撈捕天數中一天內多久時間、容許撈捕量等。漁業署長期來未做好基礎研究,只以撈捕量當作資源量,未有充分的基礎資料,無法談減量或禁漁,因此無法永續魚類資源。

目前透抽已證明數量持續減少中,要讓漁民捕得到魚,必須考慮復源的做法;至於是短期或長期恢復漁源,必需視科學研究以及政府財政因素。例如目標訂在1~3年內恢復魚源,就必須採行嚴厲的措施,包括擴大禁漁地區和時間,這可能會影響漁民生計,政府甚至必須提供轉業或補貼的政策。

吳郁琪認為,水試所雖提供了研究成果,卻缺乏更高層協助整合運用於管理單位上;而漁業署具備遠洋鮪魚管理經驗,和透抽漁業資源管理的道理是一致的,漁業署非常熟悉,只看有沒有意願。

【註釋】

1 鎖管漁業可說是台灣東北角漁業特色,根據調查,台灣的鎖管種類有劍尖槍鎖管、火槍鎖管、神戶鎖管、尤氏槍鎖管、中國槍鎖管、杜氏槍鎖管、詩博加槍鎖管和萊氏擬烏賊等種類,大多有區域分布特性,只有透抽最平民化。

2 火誘網指利用「電石」(磺石)加熱產生光源誘捕魚群的捕魚方式,又稱「磅火仔」或「焚寄網」;燈火漁業指利用某些魚類的聚光習性,在船上點燈吸引魚群聚集,以一舉捕撈的夜間特殊漁撈方式;早期的人們燃火把,現在則用燈。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捕撈無節制-台灣透抽快沒了-025219738.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關內容

「環境報導」2012年10月22日台北訊,朱淑娟報導

去年311福島核災後大力推動廢核、京都大學原子爐實驗所學者小出裕章20日應《今周刊》之邀首度來度演講。他提到,日本學者估算,一旦台灣核四發生事故,有3萬人將急性死亡,另有1/3人口、700多萬人受到慢性影響。

他認為不論日本或台灣,核電占比都不高,廢除核電一點都不困難。人類依附土地而生,一旦發生核災,就是一塊永遠失去的土地、永遠回不去的家園。這樣的悲劇至少在福島已經發生,希望台灣可以避免。無法逃離汙染的故鄉

核爆後只要看到輻射雲籠罩,唯一要做的就是快跑,但台灣並非土地廣大的地方,幾乎無處可逃。而即使知道汙染了,許多人並無法割捨土地。

一如福島。核災後日本政府公布半徑20公里區域內的居民要離開,後來變成半徑30公里要自行避難,但地震後東北道路破壞、沒有電力,多數人並無法自己避難,任由汙染隨風飄動而無能為力。

福島核災的汙染有多嚴重,小出裕章舉例,他過去在核電廠工作時,都在沒有輻射線的地方工作,不得已時會到一個輻射管理區工作,在那裏不能喝水飲食,工作完成後要確認身體沒受汙染才能離開。出口處有一個檢查站,只要每平方公里達到4萬貝克就不能出去,衣服也要丟掉。

但福島核災後,有些地區每平方公里達到60萬貝克以上,很多區域達到6到10萬貝克,鄰近的北方地區約3到6萬貝克,整個大地都受汙染。

目前福島超過1000平方公里內有10萬人無法住在家鄉。而真要守日本法律的話,目前日本有兩萬平方公里、20分之一的土地無法使用,所以政府把國民丟在汙染地區,還在生產食物賣到世界各地,包括台灣。廣島悲歌

1945年8月6日,日本廣島,一個平凡無奇的城市,人們跟平常一樣,早晨起牀去上學、工作,突然火球在上空爆開,整片沙漠被整片光芒撕裂,一切都溶化了,許多人就這樣默默死去。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生原子試爆。三天後的8月9日,在長崎丟下了另一顆原子彈,7萬人立即死亡,到處都是燒黑的屍體。

住在稍遠一點地方的人立刻死去,但不知幸或不幸,這些人終其一生被貼上「被爆者」的標籤,不能結婚生子。小出裕章說,有一位媽媽的長男在爆炸時死去,她抱著次男逃出來,但不久次男也死了,這位媽媽成為「被爆者」,過著漫長痛苦與撕裂的人生,直到10年前才死去。曾經擁核

做為世上唯一遭原子彈摧殘的國度,為何依然對核能懷抱夢想?小初裕章回想自己也曾經堅信人類的未來就是要靠核能。當年許多人是這樣想的:日本是被爆國,看到那個威,希望能將當時的苦難,轉而對世人做出貢獻。

而當時的主流意見認為核電有許多好處,包括:電費將減少2000分之1、不用大工廠、不需要卡車送媒…。但這些都經不起考驗,現在日本的電費是全球是最貴的,核電廠需要的面積不會比火力電廠小。而且核能開始運作後就會產生「死亡灰塵」,「我很快就發現我錯的,核能絕不可能變成未來的能源。」東河之秋

1999年9月30日本茨城縣那珂郡東海村JCO核燃料處理工廠發生鈾燃料臨界(Criticality)事故,所謂「臨界事故」指鈾燃料質量密度達到一定的量就會引發核反應,釋放大量放射性元素。事故發生時現場只有一道強烈的藍光閃過,但兩名操作人員已受到嚴重輻射曝露。

小出裕章說,這兩位員工當場昏倒,其中之一的大內先生右手看起來有點紅腫, 但這是輻射線穿透人體的表徵,事實上他不只皮膚來紅腫,連肉、骨頭、細胞也受曝,手漸漸腐爛,身體液體流失,接著失去意識直到往生。核能發電像一座沒有廁所的公寓

核能不只危險,還有廢棄物的問題要面對。小出裕章說,核能發電會產生核分裂生產物,經過幾百萬年都不會消失。那該丟哪裏呢?有人提議丟到太空、海洋或挖地洞埋起來,但所有日本人都不喜歡把核廢料埋在自己腳下,然後就有人提議運到蒙古,「我為自己的國家感到可恥」。

核能發電像一座沒有廁所的公寓,根本就不應該蓋這種公寓,無法處理的垃圾就不應該產生,但我們卻做了,到目前為止都不願意放棄核能發電。在地震國度蓋核電廠

擁核的人也知道核電很危險,但他們只做了簡單的考量,就是不要把核電廠蓋在都會區。日本有50多座發電廠,都蓋在遠離城市的地方,這樣就沒事了嗎?

結果福島發事故了,福島核電從一號機到四號機爐心溶融產生氫爆,炸開後大量物質跑到空氣中。核分裂後產生200多種輻射能,其中最可怕的就是銫137,估計釋放出來的量,約是廣島原爆(8.9 x10的13次方)四、五百顆的份量。

美國100座核電廠多數在東部,較少蓋在西部地震帶。歐洲沒有地震,有150座核電廠,日本、台灣都是地震國,在這裏蓋核電廠是一個不正常的想法。祈願不要再有核災

日本核電占1/3,政府說無法放棄核能,但他認為這是騙人的,只要火力、水力完整發展就可以因應用電,日本就能放手核能。台灣核能只占17%,更容易可擺脫核電風險,從核一到核到三都可以立即停止運轉,核四更不必運轉。

「我不知道你在這裏住了多久,不知道你在這裏懷抱著什麼樣的夢想,只是一旦發生核災,你就再也無法回到原來的地方。」小章裕出說,這樣的悲劇至少在福島已經發生,希望台灣可以避免這樣的災難。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核災之地-夢想消失的地方-014839341.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關內容
  • 【看啥小魚可以吃】海底危機!吃鮟鱇不安康放大顯示

    【看啥小魚可以吃】海底危機!吃鮟鱇不安康

作者:廖律清

※ 編按:鮟鱇和比目魚是兩種長相奇特,生態習性也別具趣味的魚種,牠們也都屬於底棲性魚類,因肉質鮮美、易於捕捉等因素,成為老饕心中的美食首選。但你知道嗎?食用底棲性魚種已對海底造成極大浩劫,原因何在?餐桌上的消費者又能做些什麼,來替守護海洋盡一份心力呢?且看今日專欄。

隨著天候涼意,日前友人相約大啖和風養顏鍋。在某家頗為講究日式料理風情的餐館裡,店家熱騰騰暖呼呼上桌來的說是在台灣知名度還不是很高的鮟鱇鍋,卻是在日本關東入冬不吃不可的人間極品。

對日本人來講,老饕有所謂「西有河豚、東有鮟鱇」一說,鮟鱇魚算是常見的海鮮食材,除了火鍋,日本人還會取鮟鱇魚的魚肝來作壽司,味比鵝肝。在台灣呢,我多半都是在吃桌宴席上,被動式的看著鮟鱇魚上菜,而心中滋味就如看著莧菜魩仔魚羹那般矛盾複雜,眼前已是菜餚,究竟是吃還是不吃好?深海中的光明誘惑

大概是從國一生物課本開始認識絕對是其貌不揚的鮟鱇魚,後來印象最深的便是迪士尼卡通《海底總動員》中,差點兒把小丑魚爸爸馬林(Marlin)和擬刺尾鯛多莉(Dory)吃掉的畫面。誠如教科書和動畫裡,鮟鱇魚的一生都在海洋中度過,而且大部分都生活在黑漆漆的深海。

牠們屬於輻鰭魚綱鮟鱇目,最大身長可達40公分左右,是中型底棲魚類,世界各大海洋都有分佈。鮟鱇魚不擅長游泳,經常潛伏在海底沙泥地靠腹鰭和胸鰭「爬行」,最大特徵是頭頂有著由前背鰭演化而成的發光釣竿,像是打著燈籠似的。

在深不見光的海中,鮟鱇魚就靠釣竿頂端的百萬隻發光菌來誘食,橫裂的大魚口長有銳利而且朝內傾斜的長牙利齒,只要入口的獵物別想逃出來。此外,鮟鱇魚還擁有極富彈性的胃,讓某些種類甚至能夠吃下比自己還要大隻的魚。女大男小的情愛世界

不過我們所見的鮟鱇魚多是雌魚,雌鮟鱇體型比雄鮟鱇大40倍,會釋放出特別的氣味吸引雄鮟鱇,成年之後的雄鮟鱇的消化組織會失去功能,必須寄生在雌鮟鱇的下方,雌魚雄魚的組織血管會逐漸相通,嬌小的雄鮟鱇便靠著雌鮟鱇過活,久了,雄鮟鱇的身體器官也會逐漸退化,除了保有精巢能為雌魚獻出精子。掃蕩式漁法,海底難安康

渾身魚趣味的鮟鱇魚在日本被視為人間極品,因為牠們結實不鬆散的肉質緊密如龍蝦一般,據稱含豐富膠原蛋白,具清熱解毒的美膚功能。

既然有如此益處,為什麼不建議大家吃鮟鱇魚呢?只因為鮟鱇魚多處於深海底處,捕獲牠們的漁法以底拖網和底流刺網為主,而這樣「掃過海底」的漁法對海底生態環境極容易造成相當嚴重的傷害。

和鮟鱇魚有同工異曲之趣的還有比目魚。等著皇帝來吃的魚

孩童時的記憶已經有比目魚了。還記得奶奶說,古早以前有個臭頭皇帝朱元璋,他是出生平民老百姓的真命天子,登基前,有一次吃魚沒吃完,把魚丟回水裡時,朱元璋隨意開了金口說句「回頭再吃」,之後朱元璋忘了這回事,但那可憐的魚兒卻也不敢死,撐著半邊扁平魚身苟活著等著被天子吃,直到今日就成了有「皇帝魚」之稱的比目魚。

傳說歸傳說,外表饒富特色的比目魚,有種卡通式的可愛,不像鮟鱇魚那般面目可憎,牠們乍看像似牛舌餅,又稱牛舌魚、扁魚,也有人暱稱作半邊魚,而在台灣普遍來講是鰈形目舌鰨科魚類的統稱,日常超市裡即可看見。

我的眼睛會搬家!

比目魚身體扁平單薄,是中等深度的大陸棚底棲性魚類,肉食性,喜歡藏身沙泥底質的沿海海域,因其體色與周圍環境配合良好,常以靜止伏臥的方式襲擊經過的獵物,最大特徵是兩隻魚眼睛都長在身體朝上的一側,「比目」因此得名。

只是比目魚的比目,可不是生來如此,牠們剛被孵化的時候,眼睛長在頭部兩側,每側各一個,如其他魚類的魚眼睛那樣對稱,豈料約莫二十來天左右,小比目魚其中一側的魚眼睛會開始搬家,往另一隻魚眼睛旁移動,直到兩隻眼睛比鄰為止。平價便民的最終命運

比目魚的品種非常多,過去在北太平洋或是北大西洋的數量皆相當可觀,算得上是全球重要的經濟魚類資源,在各國料理中都佔有一席之地。體型小的比目魚,在台灣會被加工成魚乾,稱「扁魚酥」,是下酒一級棒的小菜,也可拿來熬燉甘美的湯底。體型稍大的比目魚,趁新鮮可作生魚片刺身料理,日本人很愛。至於大型的深海比目魚,多年以來已經被市場拿來當扁鱈販售,因鱈魚屬高價位魚種,而以大比目魚作大角度斜切片的「鱈魚片」則俗又大碗,成了現成的平價鱈魚。

然而,愈平易便民的魚種,註定的命運即是因人為的濫捕造成嚴重減產,再加上比目魚的底棲習性,捕捉過程裡,底拖網和底流刺網漁法對海床的傷害實在是不容小覷的生態危機。用消費力量,守護海底世界

常想,愛吃魚的人們究竟要怎麼做才可以為海洋漁業資源盡份心力呢?

我們多數人皆位於消費線的末端,當我們在市場裡、在餐桌前,所見已是被捉、被料理完成的魚,似乎許多的早知道都來不及了,也只能抱持珍惜盤中飧的態度,把食物吃光。可是,消費線末端的消費者行為卻可以層層影響在生產前線的漁民和漁販,不是嗎?以鮟鱇魚和比目魚為例,我們除了用味覺去消化牠們,是不是還有其他的方式去認識和吸收屬於牠們獨特的生命價值呢?

儘量少吃鮟鱇魚和比目魚這一些底棲性的魚類,對底拖網和底流刺網漁法的使用必有抑制作用在,並不是只為了讓鮟鱇魚和比目魚因此得以繼續在海底悠游牠們獨特的生物趣味,而是我們進而對保護海床盡一份心力,如此將會有更多底棲性的海洋動植物得以生生不息。

※ 專題介紹:海洋具有遊憩、經濟、調節氣候等重要功能,卻因氣候變遷、人為污染、過漁等因素而漸失生機,國內外專家不斷呼籲:2050年,或許我們會無魚可吃!為了讓讀者更了解如何挑選海鮮才能達到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專欄特別與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合作,每月中於週五推出【看啥小魚可以吃】專題,希望透過介紹海鮮相關的故事,提醒每個享用海鮮的消費者都有責任去認識他盤子裡的食物,並以崇敬之心感謝大海的賜予,吃出海島人該有的海鮮文化。

原文網址: http://tw.news.yahoo.com/看啥小魚可以吃-海底危機-吃鮟鱇不安康-023221106.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