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加入粉絲團即可獲得$200購物折價券!改變您的消費習慣,就能輕鬆救地球!超級好康,趕快加入!(新加入粉絲的朋友們,還請記得在塗鴉牆留下大名,好方便我們寄送折價卷喔!)

目前分類:樂活新聞剪報 (14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相關內容
  • 台灣廢核最佳時機 諾貝爾得主:就是現在放大顯示

    台灣廢核最佳時機 諾貝爾得主:就是現在

本報2012年12月9日台北訊,古國廷報導

「台灣政府現在就應該停止投資核四,台灣核一、核二、核三,甚至全世界的核能發電都必須停止,因為它從頭到尾都不是潔淨能源,從一開始鈾礦的開採、營運的冷卻水到核廢料儲存,都會對現在與未來世代造成污染。」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共同得主Woodrow Clark近日來台訪問時作出上述表示。

Woodrow Clark是享譽盛名的經濟學家,長期關注能源與氣候變遷領域的經濟學研究,因參與撰寫IPCC第三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於2007年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除了曾擔任加州州長的再生能源特別顧問,亦參與編著多本能源議題專著,他參與的最新著作《The Next Economics》,探討經濟學如何與環境、能源與新科技領域結合來阻止氣候變遷。

台大光電所、社會學系以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單位,週五(7日)邀請Woodrow Clark於台大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辦講座,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賴偉傑、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周桂田展開對談,從國際能源發展趨勢,台灣停止核能發電可行性,到台灣未來能源及產業走向皆有廣泛討論。

Woodrow Clark先以法國為例指出,法國83%的能源來自核能,今年又通過預算,從30億美元提高到60億美元興建一座核電廠,問題是目前核廢料還是無法妥善解決,更嚴重的是,再過61年提供核電運轉的鈾礦就會開採完畢,而這些是我們現在不用面對,但下一代須承擔的嚴重問題。

反觀台灣,據世界核能協會(WNA)調查,全球500個已運轉或規劃中的反應爐中,14個地震風險最高的核電廠,台灣4個核電廠都名列其中。另外根據長期關注核電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資料顯示,須存放300年輻射量才能降至自然背景程度的低階核廢料,目前有10萬桶存放於台灣3座核電廠內,另外10萬桶放在蘭嶼。另屬於致命高階核廢料的用過核燃料棒,台灣目前有上千噸暫存於台灣3座核電廠中,長期安置場所至今無解。

面對這些無法解決的棘手問題,台灣政府目前還是投入超過2000億台幣預算興建核四。Woodrow Clark聽到這時頻頻搖頭並稍後提出建言,「台灣政府應該停止花錢在核四,而把這些經費投入再生能源等技術創新。」

Woodrow Clark補充,石油在41年後用盡,天然氣和鈾礦開採時間只剩下61年,也就是說將來依靠這些燃料發電的電廠將無法使用。他建議台灣未來能源規劃不僅需將核能完全剔除,也應該朝再生能源及節能技術發展的目標邁進。

Woodrow Clark以丹麥北岸的Frederikshavn鎮為例,Frederikshavn鎮有7萬人口,是全球第一個在2015年完全使用再生能源的中型城鎮。Woodrow Clark分析,無論火力發電或核能發電等傳統的集中式發電型態,從發電廠輸送到使用端非常浪費能源,而分散式發電型態可以解決這些問題。Frederikshavn鎮藉由風力、太陽能和生質能等社區小型發電廠供電,並配合使用省電LED燈等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技術,成功擺脫傳統火力發電及核能發電,「而台灣擁有海洋、風力與太陽能等天然資源,同樣具有發展再生能源的條件,」Woodrow Clark鼓勵的說道。

賴偉傑認為,台灣現在就有停止核能發電的條件,他以2010年日本學者幫忙製作的台灣電廠發電圖分析,藍色部份是電廠目前發電量,黃色部份是機組運作可產生的電量,火力發電廠設備使用率僅為58%。目前核能占台灣發電量17%,「如果將核能發電量轉由火力發電是足夠的,其實台灣並不缺電,」賴偉傑解釋。

賴偉傑進一步提到,火力發電還是會產生二氧化碳排放等環境問題,還是必須調整產業結構以及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作為台灣未來的能源及產業政策。然而政府長期以低於發電成本的價格補貼工業用電,過去5年台灣工業獲得將近2600億的補貼。賴偉傑表示,「用廉價勞工、廉價電力來賺取利潤,長期補貼讓台灣企業失去競爭力,阻礙創新技術的發展。」

產業轉型擺脫過去高耗能產業,才能與德國和丹麥一樣,在同樣電力需求維持發展。與會者在討論時間憂心產業轉型時,導致產業外移造成失業率提高。Woodrow Clark舉例,「過去我們使用有線電話,現在同時擁有有線電話和手機,手機從iphone4到iphone5,技術一直創新,連帶的我們生涯中,大部分的人也換過許多工作。」產業轉型過程中,政府也需要輔導勞工轉職。

Woodrow Clark提到,早在1903年德國就已經發展出油電混和車,但是石油公司和汽車工業等既得利益產業阻止它的發展。同樣的,節能技術和再生能源發展也會遭受相同的阻礙,當大企業不投入時,就更需要民眾的參與與支持。台灣是一個民選國家,政府不是只有服務企業,民眾應該更督促政府資訊公開和政策施行。

其實台灣民眾對於反核、發展再生能源及減少工業用電補貼皆有高度共識。周桂田表示,根據他的團隊在6月19日至29日,針對1100名民眾進行電訪結果顯示,6成民眾反對使用核能發電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8成民眾贊成以高能源價格支持再生能源,6成民眾反對政府補貼工業用電及用油。

Woodrow Clark在簡報中分享他孩子和孫子的照片,「這是我來這裡的原因,他們未來已經決定(sticked),台灣、中國大陸、日本的核電廠,都可能發生災難,影響著大家的未來,我們必須行動而不是光坐在這裡說說,我們的未來就是現在!」Woodrow Clark強調。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台灣廢核最佳時機-諾貝爾得主-就是現在-100854482.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海水溫度上升,導致南極冰床超乎預期的加速融化!科學家利用儀器觀察發現,南極洲的冰床正受到海水溫度上升影響,加速了冰床融化的速度。過去20年,南極洲與格陵蘭的冰融化流入海平面是20年前的三倍。

南極洲與格陵蘭冰床(Ice Sheet) 減少,勢必將影響全球海水上升。因此,瑞典歌德堡大學科學家長期在南極研究,認為西南極大陸(West Antarctica)附近冰床的海洋環流變化問題最大,目前科學界仍無法精準的預測未來海平面的變化,這也將替人類製造出嚴重問題。

研究者安諾柏格表示,西南極大陸的冰的確明顯地減少,特別是流向阿蒙森海(Amundsen Sea)附近的冰川。他表示,西南極大陸的冰大多低於海平面,但是溫暖的海水進入冰底下後,導致底部的冰開始融化,因此阿蒙森海的環流出現變化,也代表冰融解速度會加快。

科學家早在2010年起,就在阿蒙森海設置觀察站,密切觀察海水的流動。結果發現溫暖海水以「持續的」頻率流向冰川,不再如同過去電腦預測的「季節性」。對此,安諾柏格表示,「溫暖海水導致冰大量融解,不只有在西南極大陸,同樣情形也發生在格陵蘭。」

英國里茲大學地球觀測教授史佛德表示,「有了更精密的資料,我們才可以知道過去20年來,南極洲流失了多少冰,在這段期間,冰流失的速度的確加速,而且南極洲與格陵蘭的融解的冰再流入海,是20年前的三倍。」

史佛德表示,自1992年起,南北極融化的冰造成海平面上升比重約占1/5,約等於11毫米,其餘導致水平面上升的因素還包括溫暖海洋的熱膨脹、高山冰川融解、北極小型冰帽與地下水探勘等因素,不過,南北極冰融解所占比重,一直不斷地在上升。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海水變暖-南極冰川正加快融解-073700768.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相關內容
  • 風暴、海平面上升 越南海岸嚴重侵蝕放大顯示

    風暴、海平面上升 越南海岸嚴重侵蝕

本報2012年11月30日綜合外電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在越南的東南省分 堅江省,過去10年來有許多家庭,被迫至少每兩年就得舉家遷移,這並非出於經濟或政治動盪的因素。更甚者,由於肆虐的風暴及海平面上升致使家園土地流失,極端氣候迫使許多海岸線居民成為非自願的遷徙者。

西燕公社一名47歲的漁民表示,「每年海浪會侵蝕掉3~4公尺的土地,我們家已經搬過5次,而現在我們居住的家離海僅剩4公尺。」且現在屋子的地面因海水而是濕的,一棵原本立在前院的樹現在變成他的標記點。

這位漁民已經住在這個社區超過20年,他說一旦他有錢,他馬上要搬走。更讓人難過的是,他發現越南現有數千個鄰近海岸線(甚至包括湄公三角洲)的社區都跟他面臨相同的命運。

越南的中央海岸及湄公河三角洲長久以來便是受颱風侵襲的地區,但過去數年颱風變得更加激烈、伴隨海平面上升,導致沿岸地區及湄公三角洲的社區面臨極大的風險。

2010年世界銀行公布的報告中提及,越南遭受更多的颱風及更久的洪患季「風暴尾追著沿海區」。報告中也提及越南「可能擠身於全球前五大受海平面上升影響最強烈的國家」,紀錄顯示從1993年到2008年每年海平面約上升3公釐。

該報告列出了海平面上升對海岸侵蝕的影響:部分地區已遭受每年5-10公尺的侵蝕、而一些地區甚至每年侵蝕可達到1公里;報告並提出警告:海平面上升還會導致海岸線的地下水層含鹽度增加及造成更多洪水的發生。

西燕公社副主席Tran Van Giang表示,「公社內5/6的部落直接受到海水影響。」

離胡志明市250公里遠的堅江省,多數地區海岸每年侵蝕25公尺,專家估計將有1/3堅江省海岸會沈入海中。

海水沖蝕已摧毀大片環繞這個東南角省分有名的紅樹林,該省一名環境官員哀悼著,「紅樹林帶已經消失了。」

越南中南部平定省的官員,同樣憂心在該省持續發生的沖蝕。

平定省土地發展中心主任Do Van Sang表示:「每年至少有兩排房子(約80-90棟)被捲入海中。」該中心負責監督該省遭受侵蝕高風險家庭的重新分配與安置。

「當地居民做了許多努力來阻擋侵蝕,仍無法跟上海岸侵蝕的速度。」

平定省其中一個沿海公社的人民委員會主席Pham Van Hung指出,越來越多的劇烈風暴是造成財產損壞或摧毀的主因。他表示「自2000年起,這個地區就受到強烈的浪潮侵蝕,1998及2001年的風暴摧毀了52棟房子。」

部分專家認為紅樹林被摧毀也是導致財產損失增加的原因之一。過去30年住在堅江口的Le Thi Huong表示,過去她家門口的紅樹林可綿延至離岸3公里外,現在海離殘存的紅樹林只剩幾百公尺。大多數紅樹林中的大樹已經消失。她說:「現在由於沖蝕的關係,多數的紅樹林都被沖倒及死亡。」

許多人在紅樹林復育計畫中見到一絲曙光,包括在堅江口進行的紅樹林復育。

德國技術合作公司(German Society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GIZ)領航計畫中的一部份,堅江口400公尺長的紅樹林正茁壯成長著。

紅樹林一直被視為有效防止海岸侵蝕的方式。德國技術合作公司表示紅樹林「可以緩衝50~67%的潮汐能量。」

這並不是第一次在堅江口嘗試復育紅樹林。越南政府過去10年一直努力復育紅樹林,不過成功率只有令人喪氣的50%。

德國技術合作公司為了確保復育計畫成功,著重在兩個控制因子上:海浪及底泥。堅江安邊區農業及農村發展的領導人Nguyen Huu Hoa相信,德國技術合作公司的計畫可重複施行於其他區域,且當地人可以自己執行。但這種做法引起了相當大的爭論。

一些專家表示由於成本遠高於可支出範圍,德國技術合作公司的計畫難以複製。堅江科學與技術部門副主任Phung Van Thanh擔心這項計畫不適用於該省侵蝕嚴重的地區,他指出德國技術合作公司計畫區每年只有10公尺的侵蝕,甚至不及堅江許多嚴重侵蝕區的一半。

肯特大學氣候變遷研究所Le An Tuan博士擔心此類計畫的長期影響,他認為該計畫4公頃的紅樹林不足以阻擋目前經常發生的強烈風暴。

此外,這個計畫可能給生活在紅樹林復育區的居民錯覺,認為住在該區是安全的──如同居住在GIZ堅江計畫沿岸的30萬居民──且吸引更多移民遷入這個脆弱的地方。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風暴-海平面上升-越南海岸嚴重侵蝕-025347578.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 (WMO) 周三 (28日) 發表的報告,北極海冰今年消融面積比美國還大,海冰面積急遽萎縮,顯示氣候變遷正在「我們眼前」發生。

《星島日報》報導,世界氣象組織在總部瑞士日內瓦和卡塔爾多哈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同時發布今年前 10 個月全球氣候報告。報告指 2012 年無數個破紀錄的極端氣候現象衝擊地球,北極海冰融化只是其中一例。

俄羅斯西部、歐洲南部及美國本土幾乎 2/3 地方都飽受旱災之苦,非洲西部鬧洪災,北半球大片地區遭熱浪侵襲。但北極海冰消融似乎是報告中最受關注的現象。報告指出,北極周圍海冰面積「創新低」,今年 3 月至 9 月期間,北極海冰消融 1183 萬平方公里,比整個美國還大。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wmo-氣候變遷-北極海冰融化面積大於美國-024125074.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關內容
  • 亞馬遜雨林枯竭、淡水優養化、珊瑚礁崩潰等等,造成生物多樣性急遽喪失中!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研究員趙榮台在演講中表示,一旦過了生態「引爆點」,生物多樣性將急遽喪失,造成生態系服務人類退化的風險大也將增。他也強調,人類要逃過生物多樣性喪失的災難,必須同時處理氣候變遷與多樣性喪失的問題。放大顯示

    亞馬遜雨林枯竭、淡水優養化、珊瑚礁崩潰等等,造成生物多樣性急 …

【台灣醒報記者郭庚儒台北報導】亞馬遜雨林枯竭、淡水優養化、珊瑚礁崩潰等等,造成生物多樣性急遽喪失中!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研究員趙榮台在演講中表示,一旦過了生態「引爆點」,生物多樣性將急遽喪失,造成生態系服務人類退化的風險大也將增。他也強調,人類要逃過生物多樣性喪失的災難,必須同時處理氣候變遷與多樣性喪失的問題。

趙榮台引用2000年Malcolm Gladwell著作《引爆點,The Tipping Point》一書,解釋日常生活中的小東西如何引爆巨大的社會變化。他說,根據預測滅絕、棲地喪失、生物多樣性分布和豐富度改變的速度持續不斷,且愈來愈快,像濕地、鹽沼、珊瑚礁、海草床及海冰持續衰退最嚴重,陸域棲地狀況也在劣化中。他說,許多人擔心人類會很快超過「引爆點」(指當動量到達一個停不下來的狀態),到達無法回覆的境地。

他引用「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第三版」的數據與圖表指出,人類毀林、氣候變遷和火燒,已導致大片森林變成疏林草原,消失的森林約20至30%,不但影響區域的降雨,也造成全球的氣候、生物多樣性消失。趙榮台建議,應使毀林面積低於原森林的20至30%,並減少以火燒方式清除森林,讓全球暖化控制在2至3度C才行。

他進一步指出,人類過度使用肥料,而汙水中的營養鹽也使得淡水優養化、水體溶氧降低,造成水生植物、魚類和無脊動物大幅死亡,加上有毒的藻華使魚獲減少、水不能飲用或提供遊憩,都使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趙榮台建議,應減少汙水、清潔劑和農業的營養鹽輸入淡水,集水區再造林、復育濕地,為封閉式養分循環農場,提供經濟誘因。

如今,全球海洋增溫已使珊瑚礁嚴重白化;海洋酸化使珊瑚無法形成骨骼;珊瑚礁劣化使藻類變為珊瑚礁的優勢種,影響漁業和觀光損失,殃及數億人民生計。趙榮台建議,應減少如炸魚等破壞性的漁法、降低海岸汙染、勿過度食用植食性的海膽和魚類等物種。

他也提醒,應更有效地使用土地、能源和淡水,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利用市場誘因、避免有害的補貼,如評估活化休耕農地,以及有策略地規劃復育生態系,且公平、合理地分享從獲得資源得到的惠益。另外,政府也應支援、促進地方行動,多溝通、教育和提高民眾意識。

他強調,「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性喪失」有連動關係,應同時密切協調處理兩者,才能避免危機。

趙榮台是在中華基督徒專業人員信望愛社年會中演講時做了上述了表示,他提醒與會人要針對所面臨的衝擊、挑戰,集思廣益,與會學者也紛紛提出問題,關切與討論生物多樣性議題。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生物多樣性加速喪失-人類恐遭殃-025600957.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關內容
  • 居家室內空氣品質一定要保持乾淨清新,這樣才能擁有舒適且健康的生活。放大顯示

    居家室內空氣品質一定要保持乾淨清新,這樣才能擁有舒適且健康的 …

空氣乾淨清新對人體呼吸系統影響鉅大,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將於11月23日正式開跑,環保署將9種空氣污染物列入室內空氣品質管制,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細懸浮微粒等,公共場所室內空氣品質若未改善,未來最高可罰新台幣25萬元。為什麼優質的空氣品質很重要?到底如何才能維持室內良好空氣品質?且來聽聽5位專業達人怎麼說。

▲ 居家室內空氣品質一定要保持乾淨清新,這樣才能擁有舒適且健康的生活。

室內設計師劉嘉雯分享~~

知名室內設計師劉嘉雯說:「我喜歡讓房子會呼吸的好設計!」工作資歷長達15年的劉嘉雯不但是一位知名設計師,也是一位好媽媽,她認為良好的空氣品質是居家環境的核心價值,尤其要讓空氣流通,如果居家無法開窗對流,建議選擇使用空氣清淨機,讓室內空氣品質淨化,也能遠離細菌威脅,照顧全家人的健康。

企業家顏玉芬分享~~

另一位企業家顏玉芬總經理則說:「好空氣讓我頭腦清晰「精準並且有效」是我對自己工作跟產品的要求!」平時有呼吸道過敏困擾的她,在工作時最擔心空氣品質不佳,過敏症狀即會發作;尤其工作需要有敏捷的思考力與判斷力,隨時隨地都需要一顆清新的頭腦。此時,唯有良好清新的空氣,才能保持清楚的思考判斷力,且感到舒緩自在,以增進工作效率。

飯店經理人曹仲哲分享~~

還有從事飯店服務業的曹仲哲副總經理也說:「讓賓客擁有最天然乾淨的住房環境,尤其是空氣清新,如此將心比心提供的服務,才能超過房客的期待。」為了讓每一位房客一踏進飯店住房內,就能呼吸到最好的空氣品質,往往半天前即開始使用空氣清淨機來消除各種異味,包括地毯、沙發、睡床、窗帘等細微的地方,都能一併清除附著其上的異味。這樣能提升房客滿意度,也有助於健康維護,更能避免房客有過敏體質,因水土不服而發作。

產後護理專家林嘉琪分享~~

任職於知名產後護理之家的林嘉琪總監說:「為媽咪和寶寶所需的空氣品質把關,堅持做對的事,選擇最好的產品,會全力以赴!」產後護理之家首重乾淨整潔,不只是眼睛看的到家具、餐盤,嬰兒室與起居室中,更需注意連肉眼都無法辨識的灰塵與塵蟎,避免媽咪或寶寶產生過敏現象。因此,除了每間房間要做到室內空調的對流,更需備有功能強大、效果良好的室內空氣清淨機。

寵物達人李巨舟分享~~

寵物達人李巨舟表示:「就像人喜歡乾淨的環境一樣,我們認為清潔的環境不只可讓人工作更有效率,也能讓愛貓者和貓咪擁有高品質的生活」。為了讓貓咪和人都可以在乾淨無過敏原的情況下愉快共處,所以對於空氣品質的要求也很高,必需每天都使用空氣清淨機予以過濾,降低空氣混濁度和呼吸道過敏的機率。

▲ 維持室內良好空氣品質,5位專業達人經驗分享。

至於坊間空氣清淨機琳瑯滿目,應該如何選擇? 5位專業達人都異口同聲的表示,最好選擇有品牌、有口碑、功能強大、效果良好的空氣清淨機,且兼顧實用度與安全性,這樣才能避免過敏原威脅,並有益人體健康。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打造良好空氣品質-5位達人經驗分享-073611757.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到大白鯊,你會想到什麼畫面,應該都不外乎與「恐怖」、「可怕」、「會吃人」脫離不了關係。動保團體近日替巨口鯊、大白鯊、象鮫請命,盼請農委會漁業署可以比照鯨鯊,把上述鯊魚一起列入禁捕名單。

沒了鯊魚,人類更危險!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表示,近月來台東外海陸續有漁民捕獲大白鯊、巨口鯊。其中一隻已懷孕的大白鯊,腹中9隻小鯊還來不及出生就成了「標本」。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表示,卵胎生的鯊魚每次繁殖胎期甚久、胎數甚少,幼體需經過很長時間才能成年;牠們在海洋食物鏈中位居最高層,一旦其族群崩解,同一海洋生態系其他魚類的多樣性就會受到嚴重威脅。保育團體呼籲:若不想有一天海邊只剩下各式毒水母威脅人類安全,鯊魚族群生態將是重要指標。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指出,洄游在台灣附近海域的鯊魚種類繁多,除了常見鯊魚種類外,近十年來在台灣海域或箱網、定置漁網出現多種罕見大型鯊魚。根據曾被報導的案例,至少有20起23隻,包括大白鯊、巨口鯊、象鮫、虎鯊、公牛白眼鮫等。其中約2成(4例)捕獲的是懷孕母鯊,其腹中幼鯊連出生的機會都沒有。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強調,經由媒體報導,鯊魚兇猛、危險的形象深植人心,讓民眾無法以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的觀點看待自然與人類活動的風險。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強調,實際上科學家不斷提醒,「人類根本不是大白鯊的菜!」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國際鯊魚攻擊事件檔案研究」(ISAF)顯示,自1900年以來,無故攻擊事件(unprovoked shark attacks)雖有增加趨勢,但這並不表示鯊魚攻擊人類的頻率增加,或有證據顯示鯊魚已將人類視為「食物」。由於人類花在水上活動的時間比起一百年前多很多,因此才增加兩物種互動的機會。換句話說,是人類進入海洋生物的家,而衝浪者或是泳客容易被鯊魚誤認為快速移動的獵物,因而導致誤會攻擊所致。

知名攝影師Daniel Botelho有24小時在籠外和大白鯊潛水的紀錄,大白鯊並沒有任何攻擊行動。

Daniel希望以自身經驗告訴大家,不要再用偏見看待大白鯊。保育團體強調,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從全方位的角度看待人類與野生動物的衝突,讓民眾學習正確面對自然的知識。推廣海洋生命教育,有助於人們在規劃海上活動時,避免可能發生的危險。

農委會漁業署長沙志一表示,漁民如果捕獲象鮫、大白鯊,政府並不會開立出口貿易證明,不過現在也未禁止於民們於國內利用,目前捕獲量不多,等到族群數量往上攀升到某一程度之後,將會公開管制。

此外,近年來有不少動物保育團體特別發起拒吃魚翅運動,避免鯊魚從世界上消失。

原文網址: http://tw.news.yahoo.com/不要再濫捕了-沒了鯊魚-人類更危險......-041442644.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關內容

進口肥料 挾帶2.5噸農藥

〔自由時報記者歐素美、鍾麗華/綜合報導〕台中關稅局昨查獲一位肥料商,從香港進口製作肥料的無水硫酸鈉,卻暗中挾帶中國農藥粉共一百五十包、重二千五百公斤;這批含劇毒農藥只要兩公克就會讓人昏厥,攝入十四公克就要人命;該肥料商雖是第一次被查獲,但被懷疑以同樣方式進口過七次,目前衛生單位正追查,市場蔬果農藥超標,是不是跟走私農藥有關。

台中關稅局除依海關緝私條例規定,將該批非法農藥沒入銷毀,處以業者貨價一至三倍罰款外,並依農藥管理法移送法辦,走私者將面臨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刑責。

密度不同 台中關稅局查獲

一名中部肥料業者申報進口中國製SODIUM SULPHATE ANHYDROUS(無水硫酸鈉)四百包、重二萬公斤,從香港以貨櫃船轉運來台,海關人員利用貨櫃檢查儀進行檢查,透過X光判讀,發現同一進口貨品,密度卻不同,立即開櫃檢查,並請來專家鑑定,證實業者進口貨品中僅三百包與申報貨物相同,另挾帶非法進口的中國製殺果蠅的農藥粉十五公斤裝一百包及殺老鼠的農藥粉二十公斤裝五十包,數量龐大。

台中關稅局副局長劉明珠說,這些非法農藥一種是滅鼠以及果蠅之用,名稱叫做「滅蠅胺」,另一種則是中國簡體字叫「啶虫眯」。該批農藥粉含有劇毒,一旦流入市面經農友使用後,消費者又購買蔬果等食用,將嚴重影響民眾健康。一位農藥商說,這些農藥主要用在水稻、四季豆、茄子、黃瓜等蔬果殺蟲,價格十分低廉,人只要誤食十四克,就會死亡,毒性非常高。

另外,中國的農藥已開放進口,為何該肥料商卻挾帶走私進口,是否為了逃避關稅?關稅局官員說,據初步調查,和關稅無關,而是這位肥料商並未取得農藥進口許可,就利用進口肥料挾帶走私。

農委會防檢局組長張瑞璋表示,中國是主要農藥生產國,全球農藥的原體有五成以上是在中國製造,只要是合法進口,就沒有問題。農民可以在農藥包裝上看清許可證字號、條碼、有效日期等,如只有外文、沒有中文標示,就可能是違法,製造與販賣沒有登記的偽藥都有刑責。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綠色和平組織昨(20日)公布「全球時尚品牌有毒有害物質殘留調查」,其中針對20個時尚品牌服飾進行全球抽樣調查,台灣抽樣部分發現,全球快速時尚品牌龍頭ZARA的童褲與LEVI'S男T含毒。

ZARA台灣已透過集團Inditex發表聲明,指正與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 International)進行對話,至於台灣ZARA櫃上已不見相關童褲商品。

Inditex表示,由於之前並未被通告知會任何特定的分析結果,因此目前無法對於特定衣物做出答覆,因為所有的測試分析必須經過對照,才能做結果呈報;而LEVI'S已經向總部回報此事,也在積極查明被驗出含毒物質的貨號。

綠色和平組織污染防治專案主任賴倩如說明,這次檢測是在全球各地包含台灣29個國家地區,採購141件衣服樣品進行NPE(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殘留檢測;其中,有25個國家地區購買樣品測出NPE,20個品牌中有二分之一皆在台灣設銷售據點,包括ZARA、LEVI'S、CK、Armani、Mango、Esprite、GAP等,檢測結果有63%物件含有毒物質。

賴倩如指出,在台灣採購的2件樣品為LEVI'S男裝T恤和ZARA童褲,2件都檢測出有毒有害物質。而在全球整個檢測過程ZARA共送驗10件,6件含NPE、1件有塑化劑、2件有芳香胺,是服飾含有毒有害物質種類含量最多的品牌;此外,Tommy Hilfiger、Armani樣本中,塑化劑含量最高。

ZARA所屬Inditex強調,目前正與綠色和平組織進行對話,承諾爭取一個令人信服與實際可行的解毒方法與提案,目前已將信寄給綠色和平的代表,重申環境承諾、公開透明與溝通政策,對於所有人包括供應商,持有者絕對的尊重,並且再次重申樂意進行必須的行動,在最短的可能期間內達成零排放危險物質。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塑化劑風暴-zara遭點名-213004569.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沿海城市、窮國毀滅性後果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世界銀行十八日嚴正警告,如果全球沒有即刻採取積極的控制氣候增溫行動,約在二○六○年代,全球氣溫將比前工業化水準增加攝氏四度,屆時將對沿海城市與貧窮國家帶來毀滅性後果。

呼籲各國加快對抗暖化

世銀總裁金勇(Jim Yong Kim)呼籲︰「時間非常、非常緊迫。全球必須更積極地處理氣候變遷問題。如果我們不處理氣候變遷,將不可能終結貧窮,這是當前對社會正義最大的挑戰。」他說,人類造成氣候變遷的科學證明十分明確,九十七%的科學家都同意氣候變遷的事實,「我希望這份報告震撼我們,並促使我們行動。」

世銀報告顯示,如果各國沒有兌現其對抗氣候變遷的承諾,最快到二○六○年代左右,全球氣溫將超過前工業化時代達攝氏四度。即使各國都落實既有承諾,到二一○○前,增溫達四度的可能性仍有二十%,而增溫攝氏三度顯然難以避免。

聯合國領導的氣候協議,矢志控制全球增溫不超過攝氏二度。目前全球氣溫已升高○.八度,結果北極海冰在九月間降至歷史新低,而過去十年,美國和俄羅斯等地不時遭極端熱浪與乾旱襲擊,最近侵襲海地與美國東岸的超級颶風則是最新案例。

海平面將升高近百公分

報告指出,若氣溫上升四度,全球各區域將感受不同效應,最近俄國面臨的熱浪侵襲將成為年度常態,而七月的地中海將比現今最熱時候還要高出九度,亦即相當於利比亞沙漠的炙熱。此外,海水酸度將創下史上新高,保護海岸線並提供魚類棲息的珊瑚礁群將受到威脅。

再者,海平面將升高達九十一.四公分,孟加拉、印度、印尼、馬達加斯加、墨西哥、莫三比克、菲律賓、委內瑞拉與越南等沿海區域與脆弱城市將遭氾濫。而水資源匱乏與糧食收穫量下降,將使飢餓與貧窮更形惡化。其中,北非、東非、中東與南亞的缺水情況將最為嚴重。為世銀編撰這份報告的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中心所長謝倫胡柏警告,相關變化產生的混合效應,恐將使人類無法適應。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地球發燒-世銀示警-2060年恐升4-202014900.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全球氣候暖化的影響,日本九州附近海域,海水溫度逐年上升,造成藻類和貝類大量死亡,這種專家稱作「海底沙漠化」的現象,範圍還在不斷擴大當中,使當地水產業受到重創。

山口縣的下關市,這裡的沿海本來是海藻的盛產地,但近年來,當地漁業業者,卻發現一個不尋常的現象,潛水往海底一看,到處都只剩枝幹,它們是已經死亡的海藻群,有的地方,甚至連枝幹的影子也沒有,露出光禿禿的海底岩床,更糟的,就是這種被專家稱作「海底沙漠化」的現象,範圍還在不斷往北擴大當中,1980年代左右,還僅限於九州南部和四國地區,到了2005年,竟然已經擴大到九州北部,其中,長崎縣附近海域,原本像地毯一樣覆蓋著海底的綠色海藻,在10年前就已經完全消失殆盡。

這裡以前,也曾經是日本最大的鮑魚產地,但現在,產量已經銳減到全盛期的兩千分之一,家中連續好幾代,都捕鮑魚維生的漁民,現在也只能看著留下的鮑魚殼,回想當初興盛的景象,造成海底沙漠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全球性的氣候暖化,根據調查,九州西部的海水溫度,這一百年來,已經上升大約1.2度。幅度看似不大,但這已經造成以海藻為食的海膽大量繁殖,由此可知,光是些微的氣候變化,就會像蝴蝶效應一樣,最後造成巨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到你我的生活。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海底沙漠化-日水產業受重創-090558777.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苗栗縣河川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賴文鑫昨天聽聞後龍溪又出現魚群暴斃情形,直說:「連吳郭魚、琵琶鼠魚都死亡,毒性真的很強」,呼籲民眾不要撿食以免傷身。

賴文鑫指出,近幾年,該協會與農業處合作,不定期巡察縣內各主要河川,已大幅減少非法下藥毒魚情形發生,不過因人力有限,仍讓不肖人士有可趁之機。

賴文鑫說,該協會已連續三年在昨天魚群暴斃現場附近的後龍溪新東大橋河段,耳聞有不肖人士利用枯水期下藥捕捉鱸鰻,但一直苦惱抓不到,希望有關單位能在附近裝設監視錄影器。

賴文鑫表示,除了非法毒魚嚴重危害河川自然生態,協會也常在後龍溪中、下游地區發現被非法傾倒垃圾,尤其苗栗市河濱公園東岸,汽車能直接駛抵河岸,最容易被傾倒,他也希望有關單位能加裝車阻杜絕。

賴文鑫說,現在正值毛蟹繁殖季節,縣府雖已在民國一百年公布禁止使用定置網捕捉,但協會仍在後龍溪、西湖溪等溪流發現有人非法用定置網捕捉,他呼籲民眾自律,共同維護河川自然生態。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死魚含劇毒-籲勿撿食-203209837.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蔡育岱(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副教授)、譚偉恩(美國紐約慢食協會會員)

上個月的15日至20日,聯合國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the Committee on World Food Security, CFS)在羅馬召開第39次集會。期間與會國在一項關鍵原則上達成共識,認為政府應責無旁貸地處理因氣候變遷所導致日益嚴峻的糧食安全問題,並特別強調對人民「糧食權」(the right to food)的維護。

倘若此次會議之後能有更進一步具體的行動,那麼目前不當的農業經營與土地使用方式將可望有所變革,而檢驗這項可能性的最佳指標,應是即將於本月26日在多哈(Doha)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the 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第18次締約國會議(COP18)暨《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第8次締約國會議(CMP8)。

長期以來,UNFCCC和此氣候建制架構下籌組的相關會議被視為是主權國家談判與商討因應全球暖化的平台,議題焦點集中在如何減少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以及對碳排大國進行管制。相較之下,與糧食安全密切相關的農業議題雖然同樣為國際社會長期爭論(特別是在貿易場合),但一直到2008年的COP14/CMP4才開始逐漸在UNFCCC的議程上受到重視。儘管如此,國際間的討論並沒有將心力放在關鍵性的農業工業化現象和如何協助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農業有效地因應極端氣候問題,更遑論提及攸關人類基本生存的「糧食權」保障。[1]

有別於UNFCCC的實踐,跨國公民團體和具有市場代表性的農牧企業在先前述提及的羅馬會議上討論出有關「糧食安全與營養的全球戰略綱要初稿」(1st Version of Global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2]雖然這不是一項具有拘束力的國際法律規範,故法理上難以要求各國政府遵行,但經由與會國家在會議上的肯認(adopted),文件中決策性的共識(Decision Box)至少已被賦與國際軟法(soft law)的性質,足以提供國家的政府,甚至是相關的國際組織作為政策參考或實踐依據。換句話說,即便今年的COP18/CMP8再度在氣候治理的成績單上繳出無法令人滿意的成績單,國際社會在全球糧食治理的問題上其實已經有了初步的規範性共識,可供彼此合作與進一步形成有拘束性的決議。因此,現在問題(無論是因應全球暖化還是落實糧食基本權)的關鍵很清楚地不在於國際社會「沒有對策」,而是在於主權國家「欠缺行動」。[3]

筆者認為,上述「糧食安全與營養的全球戰略綱要」未來成敗與否的指標可以先在COP18/CMP8有關農業與糧食安全的議程談判結果中窺見端倪,[4]而這或許正是今年氣候變遷會議最具體的貢獻之一:指標意義。COP18/CMP8所以具有指標性功能的原因在於,氣候變遷(高度環境議題相關)與糧食安全(高度貿易議題相關)具有難以分割的關聯性,而農業在此兩者間扮演了關鍵性的建橋者角色。

[5]依據2009年世界銀行與聯合國共同發表的評估報告,人類必須修正已經過度工業化的糧食生產與消費體系;而另一份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man Rights Council)特別報告員 (Olivier De Schutter)的調查文件指出,既有的人類農牧經營方式不利於解決氣候變遷帶來的環境衝擊。

此外,糧農組織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的調查進一步將農業與氣候變遷的互動關係加以凸顯,指出極端氣候對於農業是一大威脅,而目前傳統農業的運作方式卻加速氣候變遷的不穩定性,使得極端氣候越來越頻繁。FAO於是建議,友善環境的農業經營模式是因應目前乾旱或洪水等氣候災變較妥適與可行的方法。

[6]事實上,目前在許多發展中國家(例如非洲地區),氣候變遷已是相當急迫性的安全問題;當在地多數人口仍然需要透過農作生產換取維生的經濟條件和苦於糧食短缺之際,極端氣候同時無情地在這些國家境內對糧食生產構成抑制效果。此外,與純粹經貿理論假設有別,全球貿易的自由化與商品市場擴張並沒有為這些國家帶來太多財富的累積;相反地,貿易往往造成該國糧食生產結構瓦解,並且剝奪了當地農民的糧食自主權(food sovereignty)。

由於工業化的農業過於強調生產效率,沒有考慮到農業經濟行為背後的外部不經濟(external diseconomy)問題。因此,農業供給與消費鏈的前端生產者在他們經濟行為過程中往往把許多本應承擔的成本轉嫁給他人和地球。舉例來說,密集使用農藥可以確保作物免於蟲害、外觀精美、產量提升,但也同時減損耕地周遭生物多樣性、土壤永續力,以及消費者的食品衛生安全。然而,這些對人類與環境生態造成的負面影響多半未由風險製造者吸收,也未依循污染者付費的原則處理。經濟學把此種現象歸類為是一種市場失靈,認為可以透過政府公權力的介入(市場干預)加以解決。

但事實上,許多國家的政府並沒有意願將外部不經濟的問題內部化。換句話說,能夠解決市場失靈的管理者不重視外部不經濟所帶來的風險或實害;相反地,許多國家在農業貿易上的補貼政策證明,政府不但沒有以課稅或罰則處治破壞環境的農業生產者,反而提供更多經濟上誘因,讓外部性問題更形惡化。另一方面,農業工業化在當代資本主義盛行的經濟思維下同時對全球暖化與糧食安全的治理構成負向拉力。

儘管綠色經濟(green economy)的主張已經在COP17/CMP7被提出,但只要看看美國在氣候調適基金(Adaptation Fund)上的意興欄姍和對生質能源每年高達6500億的補貼,永續發展的不切實際就一點也不是純粹悲觀的想像,而是極具說服力之洞見。

理論上與理性認知上,當世人聽聞極地海冰(sea ice)消逝的面積與速度逐年不斷增加;森林野火的頻率不斷創下歷史新高;乾旱與洪水的發生次數趨於頻繁,就應該了解氣候型態不正常地改變正以難以預期的方式威脅全球各地;無非南北,無關工業化程度,無關民主還是極權政體。

而這些難以迴避的天災,除了造成個人生命與財產的損失外,也同時直接衝擊全球糧價,導致糧食安全風險的加劇;並且衝擊災區食物的衛生安全。舉例來說,日本2011年因地震與海嘯引起的核災,還有美國最近因Sandy颶風釀成的風災,均因為電力供應不足的災後環境而損及食物保存、鮮度與安全性,面臨衛生條件惡化的食品公共衛生風險。

看清生存環境威脅四伏的事實與了解氣候變遷和農業工業化的負面影響是關鍵的一步,至少這幫助世人瞭解終止糧食不安全需要的是:有智慧(smart)、有軔性(resilient)、有效率(efficient),並且友善於環境的農業與發展政策。雖然糧食安全與氣候變遷關聯性如何的討論起步較晚,但遲來的關注總比不到好。COP18/CMP8已經將糧食安全列入會議議程,因此一個「機會」正等著在此次氣候變遷會議中發酵與被國際社會實踐。如果各國政府有心,相對邊緣性的糧食安全可以逐漸成為氣候談判的主軸,串聯起落實綠色經濟與修正錯誤農業經營與土地使用方式的契機。

怕只怕,COP18/CMP8因為:(1)國家主權與全球治理的衝突無法調和;(2)市場資本主義依舊不願受到生態保護觀念的限制;(3)預警原則與科學確定生兩者間難以建立交集;以及(4)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權益與全球環境公共財保護之間的潤滑劑(北方國家的技術與資金援助)極度欠缺等四大因素,而再度無功而返,最後重蹈覆轍,僅剩乏善可陳的虛無共識。

由於距離2015年還有一段時間,加上金融危機衝擊尚未消除,故而本文悲觀預期各國政府官員與企業管理人在環境政策的立場上不會有明顯轉變,甚至認為野火或風災等問題未必會造成自己的損失。毋寧,與其做長期才得以稍見效果的永續型政策,為他人作嫁,不如執行一些短期就能見效的經濟拓展方略,為自己的政權穩固或財富積累加分。

有鑑於此,COP18/CMP8十之八九又是一個將被形容為「有建設性的共識基礎,而非全然失敗的氣候會議」,但事實上明眼人都知道,自從《京都議定書》通過後,每年UNFCCC的集會已經淪為是只換地點,但不換劇碼的一場全球治理鬧劇。一年前,194個會員國在德本(Durban)COP17/CMP7的尾聲階段同意,將在2015年形成有法律拘束力的後京都氣候治理規範。

因此,月底即將召開的COP18是檢驗各國誠意與履行度高低一項明確的參考指標,在為期10天的會期中(倘若最後沒有延期),各國在議程上的共識與交集多寡可以讓世人知道哪些國家對地球有義,而哪些國家對環境無情。至於有拘束力的新溫室氣體減量共識能否出現,長期關注氣候變遷的讀者都知道,每年大會閉幕那天的主辦國都會發表類似如下的一句話,「這是一個重要的起點,讓我們期待來年……」。

註釋:

[1] 國際社會已經不可能在討論氣候變遷與能源政策的同時避而不談糧食安全的問題;事實上,糧食生產與消費佔據全球碳排比重相當大一部分。以美國這樣的溫室氣體排放大國為例,整個糧食系統的經濟活動,就佔了該國至少30%的碳排比重。

[2] 儘管只是初稿並且強調不具有法拘束性,但這份文件已在會員國家間形成共識,是一份可供政策實踐的指導方針。詳見:http://www.fao.org/docrep/meeting/026/me597e.pdf (last visited: 2012/11/8)

[3] 從條約法(the law of treaty)的角度觀之,國際會議一項很重要的功能是凝聚各國共識,進而在此之上形成有拘束性的法律文件,解決跨國性問題。因此每當國際會議無果而終時,人們就容易形成問題無法被解決的認知。但事實上,一項國際議題(例如:人口販運、金融管制、核武擴散等)能否解決的關鍵在於主權國家願不願意約束自我行為,而不是在於有沒有形諸文字的法律規範。事實上,很多國際條約開放簽署或生效後,並沒有獲得主權國家充分的遵約實踐。

[4] UNFCCC目前的暫訂議程可見:http://unfccc.int/resource/docs/2012/cop18/eng/06.pdf (last visited: 2012/11/08).

[5] 以一個非常生活化的例子來看,排骨便當一個的碳足跡約為1.3公斤,其中有超過80%的碳排來自原料(米、肉、菜的生產),而烹煮、加工與運輸過程的碳排僅佔20%。而像漢堡一類的西式餐點,碳足跡約為3~5公斤(相當於21公里的車程),其中包括肥料、飼料、殺蟲劑、灌溉用水等等的製造或使用。因此,現代人的飲食消費其實無異於是在「大量的」消耗石油。

[6] C. Hattam, and N. Scialabba, eds., Organic Agriculture, Environment, and Food Security (Rome: FAO, 2002).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全球最大會計事務所PwC(資誠全球聯盟)日前最新報告,全球在2050年前必須減少更多碳排放,否則本世紀全球溫度將上升超過2℃;而如果主要經濟體減排速度過慢,地球會在世紀末「至少暖化6℃」。

在工業化之前,全球溫度上升了0.8℃。2010年的全球氣候變遷談判會議中,各國同意應將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2℃內,否則氣候暖化將突破無法逆轉的臨界點。但這項報告表明,各國政府和企業,不能再把2℃當作預設情境,應該採行更多規劃,來因應極端氣候的影響。

PwC日前出版年度「低碳經濟指標報告」(Low Carbon Economy Index report),檢驗發展國家與新興國家降低碳排的進展,或是這些國家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碳排量──即碳密集度(carbon intensity)。

研究表示,相較於2000年到2011年每年成長了0.8%碳密集度,未來直到2050年之前,全球每年應降低5%碳密集度,才能達成目標。報告寫道,「由於進程緩慢,從現在到2050年每年的碳密集度平均需降低5.1%;這個比例在過去任何50年間從未達成過。」

氣候科學家警告,將氣溫成長限制在2℃內的機會越來越渺茫。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資料,2011年,全球碳排成長了3%達到歷史新高。

而即使即便5%的長程目標達成,低碳化(decarbonisation)也不可能立刻發生,這表示未來需要降低更多的碳排。

PwC永續與氣候變遷合作經理人Leo Johnson表示,「即便我們將加倍目前低碳化速率,到本世紀末溫度仍會上升6℃。如果想要將上升溫度維持在2℃之內,需要將目前的低碳化速度提升6倍。」

根據研究結果,歐盟國家有最高的低碳化速度,英國、法國及德國在2010~2011年降低了6%的碳密集度。但諷刺的是,「這些國家降低能源消耗的原因之一,是該年溫和的冬季氣候(暖氣用電減少)。而英國和法國則是靠提高核能發電比例,藉以提高減碳速度;而德國減少核能使用,也因而降低了減碳速度。」

美國2011年碳密集度降低了3.5%,主因是以頁岩天然氣來取代煤炭,以及提升汽車引擎效率之故。在中國及印度,過去十年低碳化似乎陷入困境,另外澳洲過去一年碳密集度成長了6.7%、日本碳密集度成長了0.8%。

PwC報告建議,各國政府和企業應該準備更多措施,來因應極端氣候對供應鏈、長期資產、以及沿海低窪地區等處基礎設施造成的破壞性影響;而高碳密集度的產業,則要有接受更具約束力法規的準備。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地球正邁向暖化6-全球應更賣力減碳-170450635.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關內容
  • 禁用待克菲那 挽回亞洲的長嘴禿鷹數量放大顯示

    禁用待克菲那 挽回亞洲的長嘴禿鷹數量

本報2012年11月6日綜合外電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新的研究顯示,巴基斯坦的長嘴禿鷹一度面臨極度瀕危,在禁用導致族群量下降的待克菲那(diclofenac,一種畜牧用藥)藥物後,其族群量開始恢復。

發現待克菲那是造成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及孟加拉等地區禿鷹災難性的族群量降低的元凶後,2006年起南亞禁止獸醫使用該藥物。當時在10年間造成99%的禿鷹死亡。

待克菲那主要用於生病的牛等牲畜的消炎。當這些牲畜屍體被棄置野外讓禿鷹來清除後,導致成千上萬的禿鷹死於腎功能衰竭。造成曾經非常普遍的長嘴禿鷹名列於IUCN極度瀕危名單中4種亞洲物種之一。

由游隼基金會(Peregrine Fund)所做的新研究結果顯示,2008年,也就是禁止使用待克菲那後兩年,巴基斯坦研究區內的長嘴禿鷹繁殖群增加了52%。

這份發表在鳥類保育國際期刊(Bird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的報告提及,「2006年針對待克菲那的禁令造成了族群量的上升,這是自十年前該藥物導致亞洲禿鷹危機來首次紀錄到的好消息。」

科學家在2003~2006年(禁令前)以及2007~2012年(禁令後)每年11月進行為期兩週的調查,對巴基斯坦境內已知最大的長嘴禿鷹繁殖群進行追蹤,繁殖地在該國東南部的峭壁上。

在計算每個年齡層的鳥類、使用及未使用的巢位、雛鳥、亞成鳥等數量後,結果顯示2003年到2004年繁殖季數量顯著下滑,而從2007年到2008年的繁殖季開始回升,並在其後幾年保持穩定。在禁令頒佈前長嘴禿鷹數量下跌了61%,而在禁令頒佈後則上升了55%。「在尼泊爾的白背禿鷹巢區及印度中部的細嘴禿鷹巢區,我們觀察到類似的趨勢。」

作者群表示,如果成鳥的低死亡率、巢區繼續吸引更多的禿鷹前來繁殖、食物來源充足幾項要件繼續保持,族群量應可回復到使用待克菲那前的數量。

本篇報告的作者之一Munir Virani表示,「儘管目前的趨勢激勵人心,在整個南亞要完全恢復禿鷹的族群量還有一段路要走。不幸的是,即便有毒性較低的替代藥物,有些豢養牲畜的人仍違法將給人服用的待克菲那拿給他們的牲畜,使用。」

「拯救亞洲禿鷹」(Saving Asia's Vultures from Extinction,SAVE)的共同召集人、也是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禿鷹計畫主持人Chris Bowden指出,從獸醫體系禁絕使用待克菲那,可以拯救禿鷹的緊急狀況,這對整個生態系統非常重要。但是也有證據顯示,在南亞的多數地區,用於人類的待克菲那仍廣泛使用著,同時許多不安全及未受測試的藥物仍持續被引入市場,這將導致待克菲那禁令發揮的成效打折。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禁用待克菲那-挽回亞洲的長嘴禿鷹數量-015558846.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在屏東恆春的核三廠接連發生了「積水」和「破洞」兩大缺失,被原能會開立四級違規,並質疑監工嚴重失職。立委邱志偉亦批評台電不注重公安,原能會應勒令停機,才會對台電產生警惕效用。

積水問題發生在核三廠的海水泵室,由於穿越孔滲水,造成海水迴轉攔污柵清洗泵室積水,恐影響到原子爐廢熱移除效率;也因為「積水」進一步爆出核三廠去年因為工人方便雙邊通話,竟然把牆壁挖穿卻未恢復填封的「破洞」現象,萬一海嘯來襲,將成為海水灌注口,危及運作中的一、二號機,後果不堪設想!

恐影響原子爐廢熱移除效率

原能會核能管制處科長鄧文俊指出,今年七月二十四日視察員前往核三廠廠用海水泵室視察偵測試驗,發現海水系統泵出口管路穿越孔有滲水現象,造成海水迴轉攔污柵的清洗泵室積水。

廠用海水迴轉攔污柵清洗系統的主要功能,在於確保原子爐廢熱的熱沉通暢。一、二號機與攔污柵清洗系統皆位於同一樓層,彼此未有間隔,一旦該樓層積水,對現場一、二號機安全相關設備,就可能產生不良影響。迴轉攔污清洗系統受損,則將影響到原子爐移除廢熱的效率,因此九月份被原能會開立注意改進事項。

但是更「大條」的是去年七月一號機大修、更新海水系統幫浦葉輪時,工人貪圖方便內外通話而挖穿牆壁,且作業完畢未恢復填封。

鄧文俊表示,海水幫浦操作層所有開口均要密封,以防止海嘯來襲時進水。「一般內外通話都用手機、無線電,不知道為何要挖牆壁?」他說,穿越孔一旦未填封,萬一發生海嘯,海水可能由此進入並上漲至泵室操作層,同時導致兩機組共八台廠用海水幫浦失效,喪失最終熱沉。鄧文俊說:「監工顯然未發揮功能,監工確實的話,就不會發生。」

核三廠︰已要求各包商須謹慎

核三廠經理吳祖華解釋,穿越孔一般都預留比管線大,由於廠內設施牆面較厚,工作人員通常會留縫隙方便聯繫進度,完工後再予密封,當時卻忘記將縫隙封閉。事後已要求各承包廠商不得再發生類似離譜的情況。

核電專家林宗堯表示,海水迴轉攔污柵因為暴露在外,偶會發生故障,可改用人工方式清洗,初判對安全影響不大,「頂多原子爐慢慢降載」;但是海水泵室若有缺口必須密封,以防海嘯入侵,不可不慎。

立委邱志偉表示:「台電對公安完全漠視,風險卻是全民承擔,原能會沒有強力要求,就是共犯。」原能會應該加重對台電的處罰,甚至勒令停機,否則開立違規對台電根本不痛不癢。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核三又出包-穿越孔滲水-海水泵室積水-203213239.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關內容
  • 2012最新研究:全球1.25億人承受環境毒物污染放大顯示

    2012最新研究:全球1.25億人承受環境毒物污染

摘譯自2012年10月23日ENS美國,紐約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工業污染對公共衛生是嚴重的威脅 ,其威脅度可和瘧疾與肺結核相提並論;新的研究顯示,全球有1.25億人暴露於有毒污染物環境,污染導致他們生病或死亡的程度往往受到低估。

這份研究報告名為《2012年全球最嚴重污染調查》,由總部設在紐約的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Blacksmith Institute)及瑞士綠十字會兩個非營利組織共同提出。報告中詳細介紹了他們過去一年在許多中低收入國家上千個污染地的研究成果。

報告指出,「這些污染又多發生在缺乏資源來瞭解這個成長中問題的弱勢族群,又缺乏這些污染地對人體健康影響調查及量化資料。令人遺憾的,在這些族群內,環境污染的衝擊通常受害最深的是脆弱的兒童。」

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及瑞士綠十字會這份報告的目標之一是:「為處在毒物環境污染危害的弱勢族群發聲。」

這份報告指出10種最應為疾病或死亡負責的毒物產業;報告上居首的是鉛蓄電池回收業。第二毒的行業是煉鉛業:第三則是採礦和礦石加工業。第四名是製革業,五、六名則分別是工業及都市垃圾場、工業區。工藝黃金採礦名列第七、產品製造、化工生產和染料業居八、九、十名。

由歐洲議會、世界銀行、瑞士綠十字會及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贊助的這份調查,共調查分佈全球49個國家超過2600個地點。由於安全考量,此次調查排除了北非及中東地區。

報告中指出,基於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方法得到的結果,導致身體多數疾病的毒物禍首為鉛。鉛會損害兒童的神經發展並導致成人的心血管疾病,

鉻、汞對腎臟的危害引發的癌症造成的死亡危害度僅次於鉛;鎘會致癌、導致腎臟病;石綿會引發間皮癌、肺癌及其他肺部問題;一長串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都會致癌、導致神經系統病變及危害腎臟、肝臟、皮膚等器官。

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發現超過500個點位在受鉛污染,估計約有1600萬人暴露於風險中。主要的鉛污染來源是煉鉛業、採礦和礦石加工業、工業區及鉛蓄電池回收及製造業。

瑞士綠十字會研究人員Stephan Robinson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2011年全球的鉛產量估計增加了約9%,達到452萬噸。主要的成長量在中國、印度及墨西哥三國,中國佔了鉛礦生產的1/2。」

Robinson表示,鉛的回收量也在增加,不過多數的工廠不是沒有管理就是管理鬆散的非正規工廠,甚至有些在住宅進行,這使得許多國家內鉛的再提煉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

報告中提及,較富裕的國家如果他們使用含鉛汽油或是含鉛釉陶也可能暴露於鉛風險中。

Robinson提到,「採礦有許多衝擊,從礦石中提煉金屬具有極大的破壞性,提煉的化學過程會留下大量的有毒污泥及重金屬。由於全球人口持續增長,人們對礦石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採礦通常是種很原始的過程,人們使用他們裸露、無保護的手腳來採礦,全球約有1400萬人暴露於採礦的風險。」

「現今有先進的科技設備可控制污染,但由於成本高昂,只用於富裕的開發國家。」

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的技術顧問John Keith向記者表示,由於「通常在都會區,小型工廠生產提供在地市場」,工業污染最大的衝擊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在這些國家中,在地及小規模的公司通常不受限制、並花費極少比重的金錢在控制污染。

Keith表示:「人們需要賺錢,如果他們很貧窮,他們會想盡辦法賺錢。我們進行這項研究來尋求可保住他們生計的解決之道。」這份報告的調查點,有許多現在已不再營運,但這些污染源仍持續污染周遭的空氣、土壤及水。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環境風險佔全球的癌症發病因的19%。

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健康風險報告檢視5大環境風險:不安全的水及衛生設備、都市戶外空氣污染、固態燃料造成的室內煙害、鉛暴露及氣候變遷,估計這5大風險至少造成全球10%的死亡或疾病;且是1/4的5歲以下孩童死亡或疾病的禍首。

報告總結「在經濟與人類健康間建立連結是很容易的:疾病的花費與因疾病和死亡造成的生產力降低,將會是經濟上的沈重負擔。」 World’s Worst Pollution Problems: 2012 NEW YORK, New York, October 23, 2012 (ENS)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2012最新研究-全球1-25億人承受環境毒物污染-034400101.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關內容

【台灣醒報記者陳珮瑜綜合報導】1年多過去,日本福島核事故的輻射仍持續滲入大海!根據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指出,即使日本政府啟動輻射吸收計畫,但從福島第一核電廠附近捕獲的魚體內仍偵測出大量的放射性物質「銫」看來,輻射還是持續滲入太平洋。科學家表示,雖然魚類體內的銫物質並未超出危險值,但仍危及海中的食物鏈。

日本於2011年3月11日發生芮氏規模9.0的大地震,位於東北部的福島第一核電廠首當其衝,不僅反應爐爐心熔毀,輻射外洩的程度更逼近1986年的車諾比核災。為了亡羊補牢,東京電力公司正努力吸收反應堆冷卻水裡的放射物質「銫」,但科學家表示,並非所有的冷卻水都能完全恢復。

來自美國麻州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海洋放射化學家布耶瑟勒指出,他們分析日本農林水產省所蒐集的近9000份數據後發現,大部分魚類體內的放射性物質都低於安全值,不至於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但越靠近核廠,銫134和銫137的濃度就越高,顯示銫持續滲入海洋,可能進而影響海洋裡的生物鏈。

談到放射性物質的可能來源,布耶瑟勒告訴CNN,銫可能從日本的地下水流入海洋,或是核廠原本釋放的放射性粒子沉積至海底,「為了冷卻反應爐,日本仍持續注入大量的冷卻水。」他說,雖然不太確定,但相信兩個原因目前都正在進行式。此外,布耶瑟勒補充說,目前偵測到的銫含量都未到危險程度。

不過,根據日本政府提供的數據指出,40%棲息海底的魚類,諸如鱈魚、比目魚和鰈魚等,銫的含量仍超出限制,雖然當局在6月已解除章魚和海蝸牛的禁令,但大多數在8月間捕獲的魚類仍遭到汙染。

針對布耶瑟勒的研究,美國《赫芬頓郵報》評論表示,日本官方應該正視這份報告,思考為何距核災發生已1年多,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質仍未見降低。評論還提醒,布耶瑟勒將於下個月出席東京的一個科學研討會,日本當局應該和他好好聊聊。

圖說:研究人員檢視福島核電廠狀況( by IAEA Imagebank in flickr)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日核災逾-年-危及海洋食物鏈-035600403.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英國媒體報導,化妝品、噴霧髮膠及食物包裝中含有化學物質鄰苯二甲酸酯(pthalates)會使女性更年期提早二年半報到、嚴重時會導致女性提早十五年停經。

干擾荷爾蒙 甚至提早15年停經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說,鄰苯二甲酸酯是塑化劑,有類似女性荷爾蒙物質,除了會導致男性不孕,也會干擾女性荷爾蒙。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研究人員發現 ,塑膠製品、化妝品、家用產品及食物包裝中存在的化學物質鄰苯二甲酸酯(pthalates),對健康帶來的潛在風險愈來愈令人憂心。近來研究更發現,鄰苯二甲酸酯可能提高罹患癌症 、糖尿病與肥胖的風險;甚至有證據顯示,鄰苯二甲酸酯可能會使青少年腦部女性化。

美國研究人員也指出,鄰苯二甲酸酯會打亂卵巢等女性生育系統,導致更年期提早來臨。接觸大量上述物品的女性,邁入更年期的時間比其他女性提前了將近二年半。

女性一般五十一歲進入更年期,但這些女性四十九歲就邁入更年期;最嚴重的情況,這些化學物質會導致部分女性提早十五年停經。而更年期提早到來,會使中風、心臟病、骨頭問題及致命腦溢血的機率大增。

林杰樑說,低分子的塑化劑可以當成化妝品、髮膠的薄膜,不過,因為分子小,會從皮膚吸收進入人體。

國外研究發現,家庭經濟收入越好的兒童尿中塑化劑濃度越高,因為從小使用嬰兒油等護膚產品,導致性早熟。女性一生中排的卵是固定的,如性早熟、月經提早來,更年期也會提早出現。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英媒報導含塑化劑化妝品-致更年期提早-203027585.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泌尿道感染,應從衛生保健開始著手。護理師謝玉惠表示,惱人的泌尿道感染總令人難以啟齒,如果事先做好保健十招,就有助於預防泌尿道感染,同時減少感染就醫的機會。

第一招,要養成不憋尿的好習慣;第二招,不要長時間騎腳踏車或騎摩托車;第三招,避免抽菸、飲酒、喝咖啡、喝濃茶,避免吃下辛辣類、刺激性的食物;第四招,多喝水以淡化尿液,減少受到感染的機會,建議正常人每天至少飲用六至八杯水,約一千五百至二千毫升。

謝玉惠指出,第五招,多吃一些可促使尿液酸化的食物或飲料,例如維他命C、蔓越莓或蔓越苺汁、藍莓汁、健康醋、葡萄柚汁、柑橘類的水果等,都可望減少泌尿道受感染的機會;第六招,身上最好穿著棉質透氣的內衣褲,可使會陰部通風且透氣性較佳,但應少穿緊身褲,這是因為緊身褲易刺激尿道且透氣性較差。

第七招,在大小便後,婦女擦拭會陰部時,應由前往後擦拭,不可相反擦拭或來回擦拭,這樣有助於減少遭受感染的機會;第八招,婦女生理期間,應特別注意衛生,同時保持會陰部的清潔、乾燥,在洗澡時盡量淋浴,減少泡浴次數。

第九招,婦女懷孕期間,若有泌尿道遭受感染的情形,較一般婦女容易發展成較嚴重的腎盂腎炎,不管有沒有症狀都需要接受治療。

第十招,一旦發現有感染徵兆,譬如小便有燒灼感、小便有異味、發燒、寒顫時,應盡快至醫院就醫檢查,同時依照醫師指示服用藥物,切忌自行停藥,以避免泌尿道感染沒治好又復發。

原文網址:http://tw.news.yahoo.com/不憋尿等10招-防泌尿道感染-162238472.html


海牛媽+海牛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